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Image 首页 资源中心新闻中心 盘点 | 那些杀进奥斯卡的AI电影

盘点 | 那些杀进奥斯卡的AI电影

Image 2019-02-22 00:00:00 Image 来源:极视角科技 Image 浏览: Image 极视角动态

    又是一年奥斯卡盛会,新一轮的小金人争夺战还没宣布最终结果,大小风波却已是一浪接着一浪,各式各样的瓜吃得围观群众们简直扶墙。


    榜外有原定颁奖礼主持人凯文哈特因被曝恐同言论主动请辞;前些日子奥斯卡直播颁奖广告事件又引得昆汀、李安等联名写信反对,直称此举是对电影人的侮辱。


    榜内则迎来了Lady Gaga的影圈首秀,凭借处女作《一个明星的诞生》一举杀入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令人惊叹;更有《黑豹》作为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超级英雄电影刷新影史,为漫威狠狠争了次光。


    关于今年的上榜影片已经有太多深剖预测文,咱们暂不细聊,总之两天后见分晓。只是纵观片单,作为科幻迷的小编真心觉得有些不过瘾——今天私心为大家简单盘点5部杀入奥斯卡的AI科幻片,解解馋啦~


    PS.涉及部分剧透  



01 ——《机械姬》

2016第88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这部亚历克斯·加兰自编自导科幻惊悚片,是其导演处女作。大致讲述一个公司老板邀请员工嘉乐到别墅对智能机器人“艾娃”进行「图灵测试」,机器人杀死人类最终独自逃往人类世界。电影获得当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值得一提的是,整部电影算上机器人“艾娃”在内的人物出场只有4位。全片以密闭空间内AI和人类一对一的来回博弈为主要情节,从逻辑到智慧、判断力,甚至情感,无一不是双方实现目的的筹码。

    而对于人类而言,最令人恐惧的结局莫过于AI模拟出与人类几乎无差的情感,“艾娃”利用爱与悲伤、渴望让身为人类的嘉乐无法招架甚至萌生爱意。这场人机交锋里,人类终究败在最引以为傲的感情上。


02 ——《她》

2014年第86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最佳影片、原创剧本等五项提名


    幻想过拥有一位无一不符合你幻想的二次元恋人吗?


    《她》讲述了一名孤独的书信作家与一个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之间的浪漫故事。名为“萨曼莎”(斯嘉丽·约翰逊 声)的AI有着一把略微沙哑的性感嗓音,能够通过和人类对话,不断学习并丰富自己的意识和感情,风趣幽默而又善解人意,二人逐渐产生爱情,事实却似乎并不如此……



    虽说《她》是部发生在2025的科幻爱情片,现代社会深陷“社交孤独”的我们显然并不感到陌生。


    AI“萨曼莎”拥有极易让人产生好感的性格设定,作家与“萨曼莎”粉红满满的浪漫互动也几乎集结了所有孤独患者们对爱的定义:「陪伴、理解、改变」。在我们为这样一段“类似爱情”的存在而感动不已时,这一幻想却在电影后半段被瞬间戳破:AI超越独占欲的爱情定义与人类显然并不一致,作家最终不得不回归现实。


    影片结尾萨曼莎离开,可回头来看,这份人机关系究竟如双方坚持的那样是“爱情”?还是说只是AI依指令对孤独作家有意识的情感填补呢?未来的爱情定义又真的不会改变吗?


03 ——《黑客帝国》

2000年第72届奥斯卡最佳音响、最佳音效剪辑、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奖


    《黑客帝国》可谓是从70后到90后最为熟知的科幻电影之一。这部影片最先上映在1999年,全片世界框架极为颠覆,集成了大量的赛博朋克元素,是一部典型的反乌托邦式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尼奥在一名神秘女郎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三人走上抗争矩阵的征途。


    故事后期的无数反转暂不多表。在AI彻底统治人类的末日设定之下,我们不由得反思:如今自由穿梭于虚拟与现实,本我与世界之间的我们,究竟如何分辨真实与虚假?自由与禁锢?


04——《银翼杀手》

1983年第55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艺术指导奖提名

第44届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2018)最佳科幻电影


    要说去年不得不提的科幻电影,一定是直接打败《黑豹》获得土星奖2018最佳科幻电影的《银翼杀手2049》。


    这部影片的前传《银翼杀手》1982年在美国上映,由凭借《异形》大获成功的雷德利·斯科特执导。虽上映之初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仍凭其过人的实力斩获年度奥斯卡最佳视觉提名,是迄今为止少数能与《2001太空漫游》齐名的科幻电影。



    混乱无序,喧闹压抑,光怪陆离的城市霓虹与肮脏潮湿的街道废墟毗邻……正是1982年的《银翼杀手》催生了赛博朋克这一科幻流派的产生,并影响了后来一系列如《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等优秀电影。


    本片主要讲述的是职责为“清理复制人”的人类杀手追杀复制人的故事。影片设定的未来科技发展迅速,AI也发展到与人类无二的“复制人”地步,甚至在各方面都超过人类,世界却四处充满着战争的废墟仿佛摇摇欲坠。在机器的极端进化之后,人与非人的界限讨论似乎已没那么重要。科技发展一往无前,人性却逐渐衰弱消亡,世界真的能变得更好吗?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了。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ness at Tannh??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Time... to die.

    ——《银翼杀手》结尾复制人经典独白


05 ——《2001太空漫游》

1969年第41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


    作为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代表作《闪灵》《发条橙》等)最为人称道的作品,《2001太空漫游》自1968年上映以来,一直被奉为「现代科幻电影鼻祖」,长期盘踞各伟大电影榜单。即使跨越半个世纪,仍旧以其无与伦比的宏大立意与超前的未来暗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电影人与观众,直至未来。



    电影情节分3个时间线。第一部分史前黑猩猩触摸神秘黑色石碑启智,学会使用工具;第二部分切入2000年,一名博士往人类月球基地奉命调查不明物体(黑色石碑);第三部分则在2001年,一群宇航员乘飞船前往木星进行研究任务,途中船员与飞船主脑人工智能“哈尔 9000”产生矛盾斗争只剩一人。他独自前往木星发现黑色石碑,在通过充满迷幻而光怪陆离的“母体通道”后蜕变“星孩”,堪称影史上最震撼,最引人哲思的结尾之一。直到现在仍无人能出其右。


▲ 贯穿全片的核心隐喻——黑色石碑


    长达148分钟的影片几乎一半都没有对白,导演甚至有意将情节处理得简单,主角也被弱化到只作为符号存在。与之相对的,却是精准到不可思议的现代科技发展预言:如AI在国际象棋中打败人类,平板电脑的诞生,常态化的语音识别系统……


    库布里克带领我们几乎极致化地感受科技,思考未来,却又以超越人类智慧与意志的黑色石碑为暗喻,伴随着宇宙的静谧与庄严,以不可抗拒的姿态将宇航员与镜头前的我们一同包裹,如“星孩”一般俯瞰生命。


    在宇宙与存在的宏大命题下,傲慢的人类中心本位论调彻底被击溃,无论是宇航员的生死,还是人工智能哈尔 9000自主意识的催生幻灭,都带有一种绝对的理性与缓慢姿态。大量的隐喻符号与哲学迷思下,《2001太空漫游》并不算一部容易消化的电影,但却绝对是一部经得起反复琢磨,永不过时的佳作。    

- END -
找算法上极视角!